优势产业

袜子
义乌袜业起源于1912年,解放初期有袜厂15家,92台袜机,发展至今,我市袜业行业拥有生产企业1431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总投资超过85亿元。本行业拥有进口袜机5万多台(套),年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双双超百亿元,实现利税9亿多元。2007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规模企业有11家,超1000万元的有60家。2007年本行业有出口业务的规模企业60家,年出口26617万美元(不含客商混装柜内的袜子),同比增长48%,占义乌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9%。其中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单位有13家,外销产品销往日本丶美国丶加拿大丶德国丶义大利丶荷兰丶西班牙和阿联酋丶俄罗斯丶巴拉圭等103个国家和地区。本行业在针织市场内有经营户2800户,经营面积1.5万平方米,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2.5%。全行业拥有750件注册商标丶数十项专利技术丶4个研发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近三年平均每年技改投入约5亿元。目前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只丶中国名牌3只丶国家免检产品5只,一举成为"中国袜业城"丶"浙江省袜业商标品牌产业基地"和"中国袜业名城"。

无缝服装
义乌市无缝服装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有150多家生产企业,近300家经营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生产无缝内衣1.1亿套,短裤类4.5亿条,年产值达60多个亿,培育了"棒杰"丶"怡婷"丶"欧耶"丶"万羽"丶"浪莎"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美国丶德国丶日本丶韩国丶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近7亿美元,产品直接进入欧美国家中高档商场,成为世界连锁象沃尔玛丶家乐福等超市的直接供应商。全国80%以上的无缝类产品源于义乌,占全球份额的30%。整个行业拥有各类生产设备共3万台,其中引进世界先进水准的义大利圣东尼电子提花专用机5000多台。拥有国内外专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50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近百名。共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浙江省着名商标2件,金华市着名商标5件。200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

服装
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镇为「中国衬衫之乡」。
服装业是义乌最早成名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大陈衬衫为代表的义乌服装业,长期以来在国内衬衫市场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调整,义乌服装业迅速转变战略,继续走在服装市场潮流的前列。如今,大陈服装正在形成的专业化、系列化和外向型三大特点,再次挺起了这一传统优势行业的「脊梁」。
义乌服装业很多企业完成了战略调整,当初单一的衬衫产品已经得到西服、茄克、T恤等系列化产品补充。与此同时,偏重于短期利益的贴牌加工模式逐步弱化,自创品牌和品牌授权经营之风盛行。光「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就拥有了「能达利」、「傲哥」、「挺得帅」等多件浙江省著名商标,其中能达利服饰还成为了「国家免检产品」。
浙江挺得帅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义乌服装业经过多年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这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打下了坚实基础。能达利集团在全国拥有总经销、地区代理商600多名,挺得帅服饰以上海为营销网络中心产品遍布各省市商场、超市,奥将服饰在全国建成了省市总经销商、地区分销商及终端销售商组成的阶梯式销售体系……结构严密、范围广泛的销售触角,造就了义乌服装业在市场信息收集和产品应变能力上的优势。 浙江金乌集团是近年来义乌服装业锐意进取的成功典范。这家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率先推行品牌授权经营的战略举措,花巨资引进全球知名品牌「啄木鸟」,充分借助其品牌、资源、管理等优势,迅速增强了企业品牌意识,提高了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充实了企业发展后劲。金乌集团实施自创品牌工程时推出国际化品牌「山图」,迅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热捧,尤其在以迪拜为中心的转口贸易中,「山图」系列产品被世界各地客商广泛认可。
义乌服装业中类似于金乌集团经营模式的企业不下20家,他们通过走品牌授权经营与自创品牌相结合的道路,在夯实了企业发展基础的同时,成功实现了产品和企业层次的蜕变。奥将服饰公司董事长金文广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义乌服装企业多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现在企业决策者非常重视企业规划和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为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力创造了条件。」浙江贝克曼服饰公司正是在科学规划下,一举成为义乌最大的外贸出口企业之一。
摆脱产业低层次发展格局,走专业化、系列化、外向型之路,是服装行业重新崛起的主要动力。在大陈,很多企业一贯重视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在强化产品研发和系列化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一方面继续巩固国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有效扩大国际市场占有量,拓展行业、企业发展空间。
专业人士认为,伴随着大批企业重新积累能量,曾经因产品品种单一、研发乏力而陷入低谷的义乌服装业,将稳步进入一个较高层次的上升通道,一个全新的服装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针织
抢占了广州、成都市场,浙江浪莎、梦娜、宝娜斯、芬莉袜业有限公司列入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企业行列。
目前,义乌共有内衣经营户1690户,数量远多于国内其他同业市场。去年义乌内衣市场销售额达60亿元以上,今年生意更是红火,成为全国最大的内衣交易批发市场,全国最大的内衣物流「中转站」。
义乌针内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4年,内衣经营户只有近百个,集中在针织市场,主要经营布文胸、背心等低档产品,属二级批发市场。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1996年,因划行归市而整体搬迁至篁园市场二楼,经营户扩大到160户,经营产品渐趋中档化,属一级批发市场。第三阶段从1996年至今,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的需要,经营户陆续到专业街发展,数量扩大迅速,分布于保联街、桂林街、庐山街、漓江街和宾王商贸区、稠州中路以及宾王市场、篁园市场等多处地点,经营产品向健康、健美和功能型发展,产销一体化已经起步。
如今,义乌市场内衣销量迅速增加。据了解,广东小榄、陈店、谷饶、峡山、流沙镇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内衣生产基地,义乌市场是其销售的主管道。如陈店镇1500多个文胸厂家,有40%以上的产品通过义乌市场销售;谷饶镇2500多家内衣企业,有25%以上的产品销往义乌;小榄镇有生产盒装短裤企业400多家,年产值达80多亿,20%以上的产品在义乌市场销售。另据市联托运统计,目前,从广东内衣生产基地到义乌的托运部共有32家(其中有些托运点尚未注册登记),每个托运部平均每天向义乌发运内衣一车以上,全年共向义乌发货11200多车,每车内衣价值一般为40万元左右。

纺织
义乌市纺织行业是传统支柱行业之一。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行业拥有企业179家(规模以上企业125家),从业人员28500人。行业主要生产毛纺、棉纺及部分针织、服装产品,2007年总产值达46亿元,占全国同类产品总数的30%。本行业12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规模企业有1家。全行业年出口创汇达8亿元,外销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中东、东欧、东南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本行业拥有生产机器设备9600台(套),其中:国外进口机器设备820台(套)。近三年平均每年有5亿多元资金投入技术改造,拥有科技研发中心12个。共有19家企业完成ISO9002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申请专利15件。本行业企业申请注册商标53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浙江省著名商标1件,金华市著名商标3件。

线带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义乌市拥有线带生产企业526家,其中:制带企业313家,制线企业181家,计算机织标企业32家,企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规模以上企业142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8家。拥有国际标准商位2500多个,市场上从事线带产品经营人员8500多人,营业面积达3.5万平方米。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种生产设备2.28万台(套),其中进口生产设备占65%,累计投资总投资额达25亿元。2007年线带总产值49.0亿元,销售收入46.7亿元;出口总额11.2亿元,占销售总额24%;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有产品出口业务单位50多家,其中:年出口额超500万美元的单位2家,超300万美元的单位5家,超100万美元的单位10家,销往欧美、东南亚等1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金华市级技术中心2家,义乌市级研发中心8家,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近三年平均每年技改投资2亿元。共申请专利25件,拥有注册商标476件,其中2007年申请注册商标23件,浙江省著名商标2件,金华市著名商标6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0家。2007年9月6日,义乌市线带行业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授予"义乌中国线带名城"称号。

饰品
回顾义乌饰品行业的发展历史,饰品协会负责人介绍道,1982年,义乌人从最初贩卖广东、香港等地饰品开始,经过20多年的市场磨砺,义乌饰品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培育出了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及庆琳、琳琅、太阳花、贝尔和卓雅尼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饰品企业。如今,义乌饰品行业生产经营企业已达到3800多家,年产值约120亿元人民币,产量和产值占到全国饰品业的70%以上。
自主创新是义乌饰品行业发展的基石。饰品协会会长周晓光告诉记者,义乌饰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几年来十分重视新产品的研发。仅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专业研发人员就达100多人。中小规模企业虽然只有几十几百名员工,但也都有自己的设计研发力量,只要有需要,很小的加工厂,也能在一天内迅速为客户设计出数款新品。正由于此,义乌饰品行业在产品质量、档次和花色品种上全面提升,以后来者居上的市场先发优势和聚集优势,与青岛、广州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说,投资小、利润大、技术门坎低,是义乌饰品行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从价值不菲的水钻到普通的塑料配件,从义乌产的塑料薄膜片到韩国产的链条,市场里应有尽有。义乌饰品行业已形成从产品开发、材料供应、物流配送、产品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义乌饰品行业正借助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的义乌市场,保持着迅猛发展的势头。
内外幷举是义乌饰品行业发展的关键。据统计,义乌饰品业70%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以及中东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外销额约80多亿元。
在世界瞩目的希腊雅典举办的第28届奥运会期间,义乌饰品搭乘「奥运经济」快车驶入雅典,在奥运纪念品、旅游品市场大显身手。据义乌市外贸公司负责人介绍,从4月份开始,义乌饰品出口希腊的数量猛增,直到奥运会开幕10余天了,还在不断地运往希腊。运往希腊的饰品主要有手链、手镯、项炼、胸花、胸针、工艺包、贴花纸、包装袋、手机外壳以及义乌的「拨浪鼓」等20多种。业内人士估算,义乌饰品出口至雅典的货值达4000多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是一片繁忙。这两年异军突起的欧比亚比饰品、贝尔饰品生产的「时代雅典」和卓雅妮饰品,以独具东方魅力的设计风格和优雅的造型,以高质量的产品、实力雄厚的研发力量、适宜的价格定位于国内市场,销售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

拉链
义乌拉链现有制造业企业约280家,原材料辅料生产企业80余家,拉链机械配件企业30余家,占全国拉链行业企业的19.5%。主要企业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北苑和后宅,部分骨干企业位于稠江。从业人员约3.7万人。主导产品有金属、尼龙、树脂、塑钢、注塑、钻石、隐形、双开、编织、防水、防火等50多种规格的拉链和拉头。
2003年年产量约53亿米,年产值达3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7%,其中拉链出口包括间接出口量约占70%。产品部分出口,主要销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南美、越南、巴基斯坦、欧洲、中东等国家。宾王拉链专业街,汇集国内外规模企业设立产品门市部,有店铺800余间,是目前全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拉链专业市场,全国40%以上的拉链产业产品是通过义乌销售出去。
设备情况:义乌现有尼龙拉链成型机3517台/套,占全国尼龙成型机总量的31%,卡拉机1537台/套,占全国15%,注塑拉链机6010台/套,占全国24%,金属排味机643台/套,占全国21%,压铸机844台/套,占全国24%。 龙头企业为伟海、鑫鸿、华大、顺辉、恒安、利达等。行业内1家企业(伟海)获省著名商标,2家企业(伟海、鑫鸿、顺辉)获金华著名商标,1家企业(强勇)获市工业名牌产品。规模以上企业16家,浙江伟海拉链目前已是全国最大拉链生产规模企业之一。义乌拉链行业已有3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1、2000认证,申报专利项目23项。获得科技产品奖企业2家。2004年5月10日至12日,经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家考核鉴定组考核,义乌基本上符合中国拉链产业基地所具备的条件,原则上通过、授予义乌"中国拉链产业基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义乌市拉链行业共有生产经营单位280余家,从业人员3.5万余人,规模以上单位200家,伟海实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拉链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单位11家,标准商位989个。2007年行业生产拉链67亿米,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总产量的29%,总产值63.5亿元,出口总额47亿元,占销售总额的75%。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
整个行业拥有生产机器设备8945台(套),其中:进口机器设备6260余台,拥有科技研发中心5个,共申请专利600件,完成产品质量体系认证100家,共注册商标40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浙江省著名商标7件,金华市著名商标16件。2002年9月,在后宅规划建立了2.3平方公里的拉链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拉链专业生产基地。2005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义乌市"中国拉链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1月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商标协会授予"浙江省拉链商标品牌基地"称号。

玩具
产品风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小五金
以钥匙坯为主要产品,占据全国70%以上市场。

印刷
共有大小厂家400余家,幷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

毛纺
成为国内两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
565_114
联系我们 展会位置及交通